首页 > 智能家居 >

安然公司案例分析 解读安然纳米直销奖金制度

安然事件是指2001年安然公司破产案。安然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在财富500强中排名第七。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突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历史上第二大破产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发展事业

安然曾经是一家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能源公司。在2001年宣布破产之前,安然大约有21000名员工,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和电信公司之一。2000年,它披露的营业额为1010亿美元。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最具创新力的公司”。然而,真正让安然闻名全球的,是2002年几周内让这家拥有数千亿资产的公司破产的财务造假丑闻。安然欧洲分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两天后总部也申请了破产保护。公司留守人员主要清理资产,执行破产程序,处理法律诉讼。

2001年初,一家声誉良好的投资机构的老板Jim Chios公开质疑安然的盈利模式。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似辉煌,但实际上并不能赚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解释安然是如何赚钱的。根据他的分析,安然2000年的利润率为5%,但在2001年初降至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只有7%左右。

Chess还注意到,一些文件涉及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与安然有着数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奇林一直在出售安然的股票——他一直声称安然的股票将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上涨到126美元。而且,根据法律,如果公司董事会成员不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破产程序

或许正是这一点引起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调查安然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方向。到2001年8月中旬,人们对安然的质疑越来越多,最终导致股价下跌。2001年8月9日,安然的股价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至42美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布2001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第三季度财务报表),宣布公司亏损总额达到6.18亿美元,或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披露,由于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及合伙公司操作不当,导致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2001年10月22日,证券交易委员会瞄准安然,要求该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终于在10月31日,对安然及其合伙人的正式调查开始了。

2001年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的部分资产,获得了摩根大通和所罗门美邦的10亿美元信用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准普尔仍再次下调了安然的评级。

2001年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假账,虚假数字令人咋舌: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利润总额近6亿美元。[1]

2001年11月9日,Dinoki宣布将以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中午时分,安然的股价下跌了0.16美元。

2001年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的债务评级下调为“垃圾债券”。

2001年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从巅峰时期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2001年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列入破产名单的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同一天,安然也向法院提起诉讼,声称Dinoki停止违反关于其合并的规定,并要求赔偿。

虚假会计问题

安然的虚假会计也使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被起诉的危险。世界第一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作为安然财务报告的审计机构,既没有审计过安然的虚假利润,也没有发现其巨额债务。2001年6月,安达信因审计舞弊被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700万美元。[1]

安然的核心业务是能源及相关产品,但在安然,这种交易被称为“能源交易”。据报道,这种业务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即能源供应商和消费者以安然为媒介建立合同,并承诺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履行合同义务。在这种交易中,安然作为“中间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业绩。因为这种业务是建立在中间人的信用基础上的,一旦安然出现任何丑闻,其信用就会大大降低,业务马上就有暂停的危险。

此外,这种商业模式也对安然的现金流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安然的大部分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合同。虽然合同收入会计入公司财务报表,但在合同履行之前不会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签订的合同越多,账面数字和实际现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安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家贸易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提高股价。作为一家贸易公司,由于天生就有交易收益不稳定的风险,在股市很难得到过高的评价。在巅峰时期,安然的市值达到其利润的70倍甚至更多。

为了保持其自称的“世界领先公司”的地位,安然的业务不断扩大,不仅包括传统的天然气和电力业务,还包括风电、水电、投资、木材、广告等。2000年,宽带业务蓬勃发展,安然再次投资宽带业务。

就这样,安然终于在2001年10月的资产负债表上拉出了高达6.18亿美元的大洞。

定时显影

首先是对安然管理层的质疑,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管。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玩忽职守、虚假会计、误导投资者和谋取私利。[1]

在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布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之前,所有投资者都很高兴看到安然的财务报告。看看安然过去的财务报告:2000年第四季度,“公司天然气业务增长三倍,公司能源服务公司零售业务增长三倍”;2001年第一季度,“季度收入增加了四倍,这是连续21个季度盈余增长的财政季度”...在安然,衡量业务增长的单位不是百分比,而是倍数,这让所有投资者都笑了。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突然亏损,亏损高达6.18亿美元!

于是,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制公司开始出现。经调查,这些合伙企业大部分由安然公司的高级官员控制,而安然公司的巨额外部贷款往往包含在这些公司中,但并未出现在安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将不会被投资者所知。

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高层对公司经营中的问题非常熟悉,却长期视而不见甚至刻意隐瞒。包括CEO斯奇林在内的很多董事会成员,一方面鼓吹股价会继续上涨,另一方面又偷偷抛售公司股票。公司监事会14名成员中有7名与安然有特殊关系,要么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为安然支持的非营利组织工作,对安然的劣迹视而不见。

事件影响

在安然破产事件中,受害最深的无疑是那些投资者,尤其是普通投资者,他们手中还持有大量的安然股票。根据法律,申请破产保护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用于纳税、偿还银行贷款、支付员工工资等。这样一折腾,投资者肯定会血本无归。

投资者只能提起诉讼,人为挽回损失。根据法律,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可以对安达信在财务审计期间未履行职责提起诉讼。如果法院裁定指控成立,安徒生将不得不赔偿他们的损失。

这次事件中受影响的还有安然的贸易伙伴和那些大金融财团。据统计,在安然破产案中,D英国e集团损失1亿美元,Mirren公司损失8000万美元,Dinoki损失7500万美元。财团中,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损失惨重。仅摩根大通对安然的无担保贷款就高达5亿美元,据说花旗集团的损失也大致相当。此外,安然的债权人还包括德意志银行、银行、招商银行和。

此外,安然内部审计人员也对公司财务状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报表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这推动了安然欺诈案件的进程。

责任编辑:Rex_02

关键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