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影音 >

全球快资讯:吉大实现10米以上贝塞尔高斯光束,为更深入角动量光子学铺平道路

近年来,凭借大景深和可自愈性的优势,贝塞尔光束在量子纠缠、水下三维成像、空间通信、光学微操控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使用集成光学方法产生并操控贝塞尔光束,也是近些年的热门课题。

一般来说,贝塞尔光束传播长度都非常短只有毫米量级,因此很难用于通信和传感等领域。多年来,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科学家们。


(资料图)

之前,吉林大学教授宋俊峰课题组在研究激光雷达的时候,利用分布在芯片上的多个相干激光光源(即光学相控阵),通过其在空间上的相干叠加,实现了光束整形和扫描,探测距离可以达到一百米。

基于此他和团队在想:能否使用类似形状的“光学相控阵”,来产生长距离的贝塞尔光束?幸运的是,当课题组利用 64 路圆环排列的光栅阵列作为“光学相控阵”时,果然产生了 10 米以上距离的贝塞尔高斯光束。

图 | 吉林大学宋俊峰教授(来源:宋俊峰)

通过这项研究,对于利用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来产生和操控贝塞尔高斯光束(即涡旋光束)来说,他们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关成果也能为高维度的激光通信、激光传感,以及更深入的“角动量光子学”铺平道路。

日前,相关论文以《利用集中分布光栅阵列生成贝塞尔-高斯光束进行远程传感》(On-chip generation of Bessel–Gaussian beam via concentrically distributed grating arrays for long-range sensing)为题发在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上[1],ZhiZihao 是第一作者,宋俊峰担任通讯作者。

图 | 相关论文 (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这种利用硅光芯片产生贝塞尔高斯光束的方法,有望为多个研究领域打开新的大门。比如在空间激光通信方面,贝塞尔光束与普通激光光束相比,前者最大的优势就是自愈性,即它在穿过小障碍物(如灰尘、小水滴等)后光束不变形,因此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同时,涡旋光的阶数(拓扑荷数)也为空间通信提供了一个新的调制维度。

在传感上,该团队制作的贝塞尔高斯光束由正负一阶涡旋光组成,正如他们在论文里验证的那样,这种贝塞尔高斯光束可被用于旋转角速度的测量;在微操控上,可以对纳米粒子进行抓取、挑选等操作;在量子领域,这种具有确定“量子化”角动量的光子,可被用于研究光子与微观粒子角动量之间的耦合作用等。

尤其是采用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在芯片上产生的贝塞尔光束,可以为大规模集成、小体积封装、低能耗操控等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中,课题组认为用圆周分布的光栅阵列结构,可以产生长距离传播的贝塞尔高斯光束,并且可以使用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来实现。

定下想法之后则要建立物理模型,并确立光子芯片的结构参数。为此,该团队调研了 1987 年以来的大量科研文献,并结合课题组在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设计方面的经验,确定了光子芯片的结构参数。

接下来要对芯片开展测试和分析。在搭建测试平台系统之后,他们通过理论模拟与实验结果对照分析,对贝塞尔光束的特性进行确认。

在探索应用研究的时候,课题组发现贝塞尔高斯光束由两个正负一阶涡旋光束叠加而成,因此利用光子旋转多普勒效应,可以建立起转速与两个涡旋光束差频的线性关系,通过对差频频率的测量反推计算出旋转速度。

“虽然这种机制早在 2013 年就已经被提出,但是利用小于 1 平方毫米的光子芯片进行实验验证的,目前我们是唯一一个。另外,我们也进行了激光雷达的测距研究,从而为高维度激光雷达提供了新方法。”宋俊峰表示。

而在集成光子芯片的设计与仿真上,其中的难点在于对光子调控物理机制的理解。期间,他们走了一些弯路。一开始该团队采用偶极子模型和平面波叠加模型,但是始终无法解释实验中贝塞尔光束随着传播距离发散的特性。

于是,他们采用简单的高斯光束叠加模型,结果发现偏振分布与实验并不相符。最后,课题组采用旋转坐标系结合矢量高斯光束叠加的模型,这一次的偏振分布和实验结果是吻合的。“在实验与理论的反复验证过程中,也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知识。”宋俊峰表示。

贝塞尔光束的转速及测距实验,则是另一个难点。一开始由于课题组没有测量转速的设备和经验,于是改到深圳鹏城实验室去做实验。测了几天还是没有成功,大家一度非常泄气。

就在准备放弃的那个晚上,实验台上终于出现了预期的现象。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大家反复调试,实验结果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对此也深有感触:“很多时候与成功的距离非常接近,只是由于一些细节没有做好,就走了很多弯路”;“只要理论上模拟是对的,实验上就一定能做出来”。

接下来,他们将重点研究贝塞尔光束的空间光通信、贝塞尔高斯光束的收发一体化集成芯片、贝塞尔高斯光束的空间传输能力、抗干扰能力等。

另一个方面,课题组也将开展贝塞尔光束和涡旋光束在量子领域方面的研究,希望为量子保密通信、量子传感做出贡献。

另据悉,早年期间宋俊峰本硕博均毕业于吉林大学,后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几十年学术生涯均在东北度过。

他表示:“在吉林大学学习任教三十余年,感到非常幸运和光荣。吉林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个别学科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吉林大学求实创新的态度和励志图强的作风,使教师和学生们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坚韧和沉稳。这在经济尚不够发达的地区显得弥足珍贵,相信吉林大学会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1. Zhi, Z., Na, Q., Xie, Q. et al. On-chip generation of Bessel-Gaussian beam via concentrically distributed grating arrays for long-range sensing. Light Sci Appl 12, 92 (2023), doi:10.1038/s41377-023-01133-2.

2. Zhi, Z. H., Li, Y. Z., Chen, B. S. et al. A Theoretical Description of Integrated OAM Beam Emitters Using Conical Wave Model. Ieee Photonics Journal 14, 1-6, (2022) doi:10.1109/Jphot.2022.3149808.

3. Kim, S. Silicon photonic Bessel-Gaussian beam generation unlocks new possibilities for long-range sensing. Light Sci Appl 12, 141 (2023), doi:10.1038/s41377-023-01189-0.

责任编辑:Rex_03

关键词:
推荐阅读

什么是数字化平台

· 2023-07-03 19: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