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空调 >

科技引领,为太原装上环境监测“智慧大脑” 今热点

太原市智慧环卫综合监管中心智慧环卫综合监管系统。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本报记者 王媛 实习生 韩文媚

“这个项目的初衷是助力城市管理环境卫生工作运行的精细化、智能化,太原市结合地方特色及城乡管理业务工作的需求,建设了太原市智慧环卫综合监管系统(以下简称智慧环卫系统)。”智慧环卫系统的项目负责人冯劲松说。


【资料图】

近日,记者跟随2023年“并州生态文明建设媒体行”新闻采访团来到了太原市智慧环卫综合监管中心,感受科技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变化。自2020年以来,智慧环卫系统监管与服务范围已涵盖太原市6区、综改3区和中北高新区以及40余家社会责任单位,并进一步向各街镇、区级部门和社会责任单位延伸。

系统设计做到“创”与“新”

自主研发设计适合太原本土地域特色的智慧环卫系统是环境监测人的追求,也是使命。

“这是信息化时代,万物互联,我们想要研发出适合太原本土地域特色的监测系统。智慧环卫系统就是我们研发的成果,并不是舶来品。”冯劲松介绍,这个项目引入了北斗定位系统,全面使用5G通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大规模开展无线网络的传输以及物联网的应用。在这个领域,太原走在了全省前列。

据悉,智慧环卫系统包括自主设计与开发的10个子系统和一整套大数据分析服务系统,涉及办公自动化、执法、工地监控、渣土运输、道路作业考核、指挥调度、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分析服务等12项工作内容,构建了纵向与横向“脉络网”与共享“数据枢纽”。其应用成果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太原市智慧城市示范项目,部分模块荣获2022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城乡大数据综合应用被省政府确定为2023年128个重点研发项目之一。

道路清扫做到“净”与“快”

走进太原市城乡管理局智慧环卫综合监管中心,40平方米的智慧大屏上各种信息持续更新,可升降触控式指挥终端实时进行应急指挥、调度,监测太原市每个区每条街道上的环保作业情况。此时的智慧环卫系统大屏像是一张巨大的“脉络网”,布满了太原的大街小巷。截至目前,这张“脉络网”容纳了各类作业车辆3200辆,部署人员、车辆及卡口等视频无线采集端9000余路。监管系统的工作人员根据车载终端及传感设备判断实时作业效果,通过热力图清晰获知每条道路作业趟次以及各作业车辆在各路段的作业时间。

考虑到季节、天气、气温等因素,在春季沙尘治理、夏季臭氧“消峰”及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等环境卫生专治工作中,智慧环卫系统则以“以克论净”作为考核依据,保障太原市道路和建设工地周边的清扫、保洁、冲洗、喷雾压尘作业次数与力度,确保作业连续、无断面。

一线管理确保“调”与“派”

智慧环卫系统上线前,数据采集不及时、不准确,一些指标需要人工计算才能得出。基于此,智慧环卫系统为太原市各级环卫类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配备了定制开发的便携式在线监管和市政信息采集终端,根据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又新增完善了信息采集与上报、实时调度、工作联动等功能,克服了一线管理与作业无法及时掌握、联合处置的短板。

立足于行政执法的痛点、难点问题,太原市行政执法总队利用智慧环卫系统在全省率先完成了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通过配置的定制便携执法记录仪,利用北斗系统、视频与语音实时采集、5G通讯等,对执法人员巡查工地次数、工作时长等工作情况进行在线监控与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太原市渣土从工地源头运输至终端处置工作,智慧环卫系统因地制宜在全国首创了全过程智能化管控模式,已在太原市100余辆渣土车辆、5个工地和10个渣土场试运行,充分满足了该市渣土管理要求。

大数据助力城市“治”与“理”

依据太原本土地域特色研发设计的智慧环卫系统好似这座城市的“智慧大脑”,该系统通过大量数据采集、汇总,再进行筛选、清洗、分析,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城市的运行状态,更加迅速、精准地响应和处理紧急事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目前智慧环卫系统已对太原市17家各中(终)端处置设施运行数据实时采集与数据积累,并在关键位置加装300套涉及扬尘、噪音、危险气体等多种监测设备,每秒采集高达9万条数据;采集制作垃圾收集、医疗场所、建筑工地、餐饮场所等数字地理信息7万余处,打通了该市环卫所有业务节点的空间数据链。

“紧密结合太原市的建设发展和业务需求,我们的信息化才有作用。下一步我们会紧跟太原市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城乡管理局环境卫生工作的具体需求,不断更新我们的数据模型和建设内容,提高老百姓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幸福度。”冯劲松表示。

环境监测系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产物,不仅推动了太原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为这座城市提供了运行管理的新方式、新手段,更为数百万太原市民传递了建设锦绣太原、共迎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责任编辑:Rex_08

关键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