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影音 >

环球速讯:饶毅和尹烨孰是孰非?还是要问问科学共同体


(相关资料图)

日前,著名生物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通过社交媒体连续发文,点名批评上市公司华大基因CEO尹烨的一系列科普性演讲、访谈等视频充斥着“伪科学”且“愚蠢无比”。针对饶毅的最新批评,尹烨7月24日打破沉默,通过社交媒体回应“谢谢指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最近几年,尹烨以传播生命科学的科普工作者身份迅速走红,在网络上拥有众多拥趸。其影响力之大,通过一组数据就颇能说明:他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账号拥有89.5万粉丝,在某视频社交媒体平台上拥有267.2万粉丝,在某音频分享平台上发布的音频节目拥有2.6亿播放量,还出版了一系列生命科学类的畅销书。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科普工作却明显滞后的当下,一位拥有如此影响力的“网红”如果扎扎实实投身科普工作,那绝对是功莫大焉的好事。然而,尹烨的科普工作一直饱受争议。一方面,他有着耀眼的学历背景,还有着令人瞩目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这些都使他的言论自带光环。可另一方面,他频繁发布的惊人之语在大量“圈粉”之际,也让不少人疑窦丛生。一些明显谬误的言论,甚至使人怀疑他不但在假科普之名挟带学术观点上的“私货”,还直接“吆喝带货”来赚钱。

然而,普通公众要质疑尹烨并不容易。生命科学的尖端性、前沿性和复杂性,使其筑就了一道极高的专业门槛。一般人连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不容易,对于那些充满歧义、真假难辨的核心命题,自然更加难以论证其真伪了。哪怕是科学领域内的专业人士,要质疑尹烨的言论违反科学也不是一件易事。

科学研究和大众舆论是两个性质迥异的场域,在科学研究领域里学术争鸣所遵循的规则,并不能自然延伸到舆论场上的“论战”。况且,科学前沿问题的高度专业性,也使一般公众难以分辨争鸣双方谁是谁非。此次尹烨以“谢谢指教”来回应饶毅的批评,一般性地理解,这起码应该是承认自己的言论存在值得商榷之处。然而,他的粉丝们却对饶毅群起而攻之,认为其质疑“不值一驳”。由此可见,当科学领域里个体之间的学术争鸣延伸到大众舆论场之后,就很容易异化为一种意气之争,沦为一场缺乏建设性的“口水仗”。鉴于如此困境,当面对一些伪科学、反科学言论的时候,一位爱惜羽毛的科学家就有可能选择保持沉默。

现代科学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加上高度的专业化和领域细分,更使其与普通公众的科学认知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科普就是缩小落差、填补鸿沟的阶梯和桥梁。好的科普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还能使科学知识切实改变公众的认知和行为,进而释放出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相反,如果伪科学、反科学假科普之名大行其道,就有可能使最具实践性的科学精神,异化为一种难以论证的玄学。还会误导公众的认知和行为,造成实质性的危害后果。试想,当一位颇具公信力的科普工作者直接告诉人们“喝某某饮料可延长10%寿命”的时候,这种言论就不仅仅是观念认知问题了,它还将对公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直接而确凿的现实危害。

科普工作同样必须强调专业,而不应该只是科技工作者私人性质的业余爱好,否则就很难阻止个人的偏见和谬误流播于众。对科普工作的批评,也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个体之间的“单挑”,否则就很容易演变成个人恩怨和意气之争,公众也会陷进无聊的站队和“口水仗”。鉴于现代科学的专业性和极高门槛,当务之急还是要继续健全完善科学共同体的建构,使科普工作接受科学共同体的检视,遵循来自科学共同体的职业规范,承受相应的伦理压力。毕竟,再深奥的科学问题,其对错真伪都难逃业内人士的火眼金睛。而当科学共同体的职业规范和职业伦理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之后,那些违背科学、传播谬误的人将难以在科学共同体里获得立足之地,他们影响公众的公信力自然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责任编辑:Rex_0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