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无人机繁荣发展背后所暗藏的风险却愈发凸显

近年来,无人机已然成为我国农业植保的新宠。根据相关数据,2019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已突破5.5万架,同时植保面积也超过8.5亿亩次,在高效、便捷、精准、环保、廉价等优势加持下,无人机植保正受到广大农户们的认可、追捧与青睐,发展前景可期。

不过,伴随着无人机数量的越来越多,应用的不断普及与深化,无人机繁荣发展背后所暗藏的风险却愈发凸显。当前,作为无人机植保的其中一环,无人机在喷药过程中就时常引发各种祸端和灾害,令人头疼不已。在此背景下,无人机植保常态化发展还需补齐短板。

在人力成本不断攀升、农业劳动力急剧减少的当下,无人机喷药价值有目共睹。其不仅能够节省人力,同时喷药精准度和效率还高,可谓农业喷药小能手。然而,无人机喷药作用虽好,其带来的祸端却也不少。近两年,就有农户因为被无人机喷药误伤,从而损失严重。

去年10月,《安徽商报》曾报道,安徽定远县出现过一起无人机虾塘“投毒”事件。当年4月份,该地一虾塘主请人用无人机为农田麦苗喷洒农药,但第二天却发现虾子全部死亡,事后经调查发现,龙虾死亡与农药喷洒有直接关系,这令虾塘主损失惨重,欲哭无泪。

无独有偶,今年6月份,位于扬州宝应望直港的张先生也反映被无人机害惨了。据悉,其拥有300亩的藕田,藕田三面另有农田,到了本该收藕的时节,却因为旁边的农田主用无人机喷药,导致农药随风进入藕田之中,百亩藕塘惨遭祸及全部枯萎,张先生损失巨大。

而类似的“无人机洒农药惹祸事件”,其实在全国各地每天都在上演,早已屡见不鲜。带来损失金额较小的,一般通过当地司法还能达成调解,但若损失数额较大且超出当事人赔偿能力的,就算借助官司也很难解决。这背后,反映出了无人机应用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为什么受到无人机喷药祸及的受害人难以维权?根本原因在于无人机配套不够完善。根据一些受害农户的反映,他们维权困难要么是由于定损有难度,要么是由于证据鉴定难,要么是由于涉及金额过大,牵扯人员太多,责任难划分。总而言之,是法律配套的不完善。

例如一些无人机在喷药过程中,飞手操作都是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的,却由于风向风力等自然因素导致药剂殃及周围,这在司法过程中很难界定是谁的责任;此外,一些受害农户作物死亡减产,也很难给出证据一定是他人无人机喷药影响,这些都给维权带来极大难题。

在此背景下,完善植保无人机应用法律配套、畅通植保无人机应用维权通道至关重要。尤其在法律配套建设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综合考量现实中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户、飞手、企业等多方意见,搭建起一个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让无人机植保应用的监管和维权变易。

当然,解决植保无人机闯祸问题,光靠法律完善维权还不够,还需要从根源上做到防范和解决。抛开一些特殊因素,大部分无人机喷药闯祸事件都是由于飞手专业性不足所导致,飞手没有很好地衡量喷药过程中的天气、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才导致了后续问题的发生。

基于此,加强无人机飞手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推动无人机专业飞手培养,以及提升无人机飞手岗位门槛,都是保障植保无人机应用过程中不再出现问题的有效手段。除此以外,无人机保险服务等配套服务的完善,也是推动无人机成熟应用的重要一环,也需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Rex_08

关键词: 无人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