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政府发布《湖北省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经过3年努力,建设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5G产业发展先行区。到2021年,湖北5G核心产业产值过2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过1万亿元;5G基站5万个以上;5G示范应用场景100个。
打造“先行区”,2021年前完成5万个5G基站建设
资料显示,省会城市中三家电信运营商全部取得5G试点资格的全国只有三家,武汉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个城市是广州、杭州)。武汉市政府对5G试验网建设大力支持,2018年拿出90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支持5G网络建设,有力促进了试验网建设速度。
截至目前湖北全省已经建设5G基站1361座。军运会前,在57处比赛场馆、三环以内主干道、人流密集区将建成5G基站5000多座,现在各运营商正在加紧施工。
在推动5G建设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快编制5G基础建设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新(站)旧(站)并用、宏微结合的原则,分步实施5G基站建设,加快5G规模组网步伐。
2019年,湖北省建设5000个基站,满足军运会试商用需要,优先覆盖武汉大型交通枢纽、军运会场馆等热点地区;2021年前,完成5万个5G基站建设任务,实现武汉市和宜昌、襄阳主城区全覆盖,逐步覆盖全省县级以上区域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车站、机场、港口)、县级医院和3A以上旅游景区。
探索推进“多杆合一”试点示范,集市政照明、城市监控、交通信号、通信基站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共享。在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开展“多杆合一”示范道路、示范园区建设;鼓励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重要交通设施等社会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向5G网络建设开放。
突破“卡脖子”技术,建设5G创新驱动核心区
5G核心产业包括基站、通信设备、终端等,关键技术包括射频芯片、光通信芯片、中高频器件等。湖北省光纤光缆、高端服务器、5G承载网传输光模块、5G“云网融合”及大规模天线阵列、高频5G基站、5G天线、终端等有一定优势,但在某些器件方面对外依赖程度高。
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抢抓国内外5G建设带来的巨大市场红利,巩固现有优势,培育新优势,行动计划提出,湖北将继续提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优势产品供给能力,建设5G创新驱动核心区。
加快建设5G核心器件技术开发中心、产品分析测试平台、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核心元器件研发和产业化,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支持中国信科集团发挥固移优势加快5G系统解决方案研发,推动重要设备本地化配套,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形成固移融合全业务布局。支持华为、中兴通讯、联想、小米等企业在湖北省加快研发和生产支持5G功能的各类新型智能终端产品。
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着力引进一批5G设备制造和服务企业,促进5G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长做强产业链条,建设国内领先的5G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打造武汉“东湖网谷”。
打造标杆,实施5G行业应用“十百千”工程
计划提出,湖北将实施5G行业应用“十百千”工程,以十大领域的典型示范应用为切入点,打造一批5G应用标杆示范项目。
重点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高频和VR/AR/MR、远程健康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和北斗位置服务、数字政府、智慧园区等十大领域的5G应用;面向世界军运会、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应用场景,开展100个业务示范应用;孵化培育1000家应用示范企业。力争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和VR/AR/MR、智慧教育、远程健康医疗等五大领域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利用5G网络加快企业内外网改造,推动网络与PLC及主流的工业协议兼容,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去存;建设20个左右行业的企业级平台,培育2到3个全国一流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5G+智能网联汽车,建成武汉、襄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中心,配套建设200公里以上的开放测试路段,2020年首台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
推动高清视频和VR/AR/MR应用。以世界军运会为突破点,从视频采集、协同制作、多渠道播出、实时互动等方面进行应用创新,实现5G+4K直播、推动智慧广电和新视频应用,慢镜超高清VR/AR视频助理裁判、超高清第一视角VR视频等5G超高清视频应用。
5G+智慧教育,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联合省内高校、省级以上示范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探索5G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推动智能教育在全息远程互动教学、生动MR课堂、校园智能化管理等领域应用。
5G+健康医疗,加快5G技术在移动急救、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护理等医疗健康领域示范应用;在武汉选择1至2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与对口协作的县级医疗机构合作,利用5G技术开展远程手术医疗服务应用示范。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