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厨卫 >

中华传统和奥运精神有机结合 盛会促进京津冀“抱团”发展

2月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张家口圆满落幕。

在16天的时间里,各国选手在冰雪舞台上共同竞技,赛场内外的精彩瞬间,传递共通的情感,凝聚共同的价值,让奥林匹克精神的光芒播撒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此次北京冬奥会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与世界携手共进,“一起向未来”,向世界展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善治之光,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践行下去。

智慧冬奥

科技赋能守住防疫底线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首次如期顺利举办的全球综合性赛事,这对于当下仍然受困于疫情的世界,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正如参加火炬传递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奥运火炬传递的信息是团结和复苏。它表明,即使在现在这样有疫情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团结起来,求同存异聚拢在一起。”

“能做成”“能办好”,疫情当下,这是世界对中国最深刻的印象。高度重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针对各种风险挑战,完善工作方案和预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确保万无一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冬奥会筹办标准,还是疫情防控力度,北京都没有降低标准。

闭环管理,是北京冬奥会交给世界的一份答卷。按照《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根据入境人员可能的活动轨迹,将涉奥场所内相应区域划定为闭环管理区域。闭环内区域与闭环外区域采用物理隔离,单独设置进出通道,做到空间分区、人员分类、持证进入,严禁人员跨区活动。进出物资、垃圾等按照相关规范,严格做到“全封闭”闭环管理。涉奥人员在场馆、酒店、住地、场站等点位之间流动,由专用车辆负责,制定各集中住地交通服务保障方案,同时做好人员跨区流动时的对接联络,确保涉奥场所人员乘坐指定交通工具实现“点对点”连接。

当涉奥人员抵达冬奥村后,率先迎接他们的便是“智能防疫员”。与其他场所出示“健康码”不同,面对此设备,进入人员无需摘掉口罩,一秒内,便可实现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8个查验环节,提高信息核验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通行速度。而在冬奥村大堂以及健身房等公共区域,面对人员流动更为复杂的情况,冬奥村在其中装备了健康环境监测与改善调节系统。

场馆内,运动员们同台竞技、激战正酣;场馆外,各种智能设备和“黑科技”配置上岗,为运动员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也成为冬奥防疫保障的新助力。16天的时间里,北京冬奥会牢牢守住了国内社会疫情防控安全底线,为世界呈上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

开放冬奥

青春力量展现中国声音

1月9日10:19,河北工业大学冬奥志愿者群组里发布了一则倡议:“今天下午需要30名核酸检测志愿者。”在短短一分钟内,82人接起长龙。

河北工业大学学生袁菲也是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为满足赛时志愿者技能要求,袁菲参加了日常体能训练、英语口语表达、志愿服务技能、中国传统文化、涉外服务礼仪、应急救援技能、疫情防控知识等多项培训,为冬奥会做足了准备。

北京冬奥会各项比赛有序进行,志愿者奔忙的身影成为赛场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负责人介绍,北京冬奥会共录用志愿者1.9万人。在竞赛场馆里,引导观众、维持秩序;在主媒体中心,为来宾答疑解惑、提供帮助;在闭环驻地,悉心接待、事无巨细……志愿者用专业的服务和饱满的热情迎接四海宾朋,为保障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仅是志愿者,从提供“百米级、分钟级”精准气象预报服务的预报员,到为涉奥人员提供交通服务的交通保障人员,再到保障运动员能安全参赛的医疗防疫人员……赛事保障人员以细致入微的服务、尽职尽责的奉献,为冬奥会助力添彩。

“一大早就在严寒中努力铲雪的冬奥村志愿者们,非常感谢你们。”1月13日,日本冰壶运动员吉田知那美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动态,配文中她特意用中文写了“谢谢”两字。

在冬奥村,不少志愿者的工作证挂绳上别满了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徽章,这既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对志愿者辛勤工作的一份谢意,也是志愿者努力付出最直观的证明。志愿者的倾情付出、周到服务,将被人们铭记,被奥林匹克历史铭记。

协同冬奥

盛会促进京津冀“抱团”发展

俯瞰位于北京的国家速滑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马鞍形编织索网为屋顶,22条“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四周,“冰丝带”的美称由此得名,与一旁的“鸟巢”“水立方”相映成趣。屋顶索网结构使用的钢索,产自河北;组成“丝带”的曲面玻璃,诞生在天津的工厂;场馆内部的混凝土看台板,来自北京的企业。“冰丝带”自落成之日起,就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名片镌刻在北京中轴线上。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2019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话语情真意切、寓意深远。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和京张成功联合申办冬奥会,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推动了国内冰雪运动项目的开展,进一步筑牢群众基础,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崇礼当地许多人在各个滑雪场找到工作,还有人从事与冰雪旅游相关的农家乐以及旅游服务,冰雪运动及旅游开发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城,正在成长为驰名中外的“滑雪小镇”。2019年,崇礼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成为热门体育旅游景点。

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需要推进两地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缩短两地之间的时空距离。由此,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一系列交通路网加快建设,不仅北京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清零,京唐城际、京滨城际铁路建设全面提速。如今,北京至张家口最快运行时间由3小时7分钟压缩至47分钟,既为沿线地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又推动了奥运项目建设的开展,促进京津冀三地实现一体化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同时也需要相对大的区域内各个行政单元的合作才能守护好。由于共同举办冬奥会,京津冀建立了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和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使得大气、水、清洁能源在三地更高效调配,也加速了三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协同发展。

廉洁冬奥

中华传统和奥运精神有机结合

北京冬奥会期间,一份“崇礼菜单”受到了四海来宾的欢迎。色彩斑斓的莜面窝窝,一眼可辨的莜面鱼,黄绿相间的黄豆芥黄……经过一年多的研发,这份菜单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运动员提供了舌尖上的美味。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制作“崇礼菜单”过程中,河北省纪委监委驻省商务厅纪检监察组紧盯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办奥”要求,调整压缩烹饪大赛规模,促进厉行节约、减少浪费。

强调:“坚持廉洁办奥,严格预算管理,控制办奥成本,强化过程监督,让冬奥会像冰雪一样纯洁干净。”坚持廉洁办奥,更加注重降低办赛成本。“水立方”摇身一变成了“冰立方”,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水冰转换”的场馆;首钢工业园也变废为宝,建起冬奥会滑雪大跳台赛场“水晶鞋”;长辛店“二七厂”旧址翻建,从工业遗存变身为冰雪运动训练基地……大到场馆新建改造的规划,小到点点滴滴,“廉洁办奥”理念从开始就一直在践行中。

北京冬奥会采购项目坚持能借不租、能租不买、能合并采购就合并采购的原则,减少资源浪费,所有物资品类中租赁的比例达70%左右,总体资金节约率达10%以上。冬奥组委监察审计部部长马建平表示,监察审计部坚持原则、依法采购,严格按政府采购的法律规章和委内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

场馆持续利用就是最大的节俭,所有新建场馆全部编制了场馆赛后利用方案,努力实现场馆的持续利用、长久利用。北京冬奥组委秘书行政部部长郭怀刚介绍,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等协商制定简化办赛方案,提出精简人员、简化仪式等简办的措施。

“节俭办奥是北京冬奥会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和奥运精神的有机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璋认为,节俭办奥不仅能够减少资源耗费,提高相关资源利用率,还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榜样和示范。

责任编辑:Rex_0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