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直觉上,我的脸、我的眼睛(虹膜)、我的指纹、我的声音(声纹)等生物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谁也模仿不来,因此当通行证岂不是天然最安全吗?而且这些时时刻刻跟我这个人在一起,没有丢失可能,多么方便。
笔者以前也是这么想的。然而,在安全专家看来,上述看法可能是很严重的安全认知错误。在这个“科技至上”的时代,刷脸安全可信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其实,银行和支付平台很早就开始推广刷脸支付,开始的时候应者寥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个人数据逐渐成为有价值的资产。尤其是随着生物识别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成熟,支付行业以及数据企业发现,人脸信息实际上是个大金矿,它不仅能大大简化管理成本,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获得很多商业价值。因此,这些商业团体开始不遗余力地宣传人脸识别的好处,并为其披上绚目的高科技外衣。
然而,在很多行业专家看来,刷脸很方便,一旦离开背后的安全保障技术和法律保护,根本就谈不上安全。
信息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很多领域拆除了物理屏障,让人们赤裸地暴露在数字世界中。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个体的人与机构之间,是一种非常不对等的关系。机构掌握技术、掌控个人信息,尤其是在立法和司法实践滞后于高速发展的现实的今天,个人的信息权益保护相对弱势。用专家的话说,在呼吁立法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科技伦理,以及采取更为审慎的方式,推进生物信息的采集和处置。 (夏冰)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