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10月11日至17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数字技术将加快渗透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工作顶层设计,有效治理网络空间乱象,人民群众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
随着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促进政策不断加码、产品体系逐步完善、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网络安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到1563.59亿元,较2018年增长17.1%。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抗击疫情成为各国紧迫任务。不论是在疫情防控相关工作领域,还是在远程办公、教育、医疗及智能化生产等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大量新型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在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进一步推进社会数字化转型。然而,安全漏洞、数据泄露、网络诈骗、勒索病毒等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凸显,有组织、有目的的网络攻击形势愈加明显,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带来更多挑战。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新形势下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日益临近的数字时代,安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是安全的核心。“网络安全为人民”,意味着要继续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障,强化数据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安全感。“网络安全靠人民”,就是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安全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提升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要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数字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维护网络安全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带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问题,统筹推进发展与安全。同时,网络安全企业要勇于投入、勇于创新,主动颠覆传统网络安全思维,树立变“事后补救”为“事前防控”型建设思路,网络安全不仅能“亡羊补牢”,更要做到“可防可控”。
维护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措并举,才能让网络安全成为数字社会的保障,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刘朋)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