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小家电进入家庭后的“被闲置”问题,集中暴露出家电企业对用户长期以来的态度: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就是想着找到一个新卖点将产品卖出去,根本不考虑如何留住用户,将一次购买变成终身用户。
石岩||撰稿
在知乎上,有两个关于小家电产品的问题,不算太热,却很引人注目:一个是,你家里有哪些被闲置的小家电?另一个是,你是怎么划分小家电的种类?
仔细回忆一下,家电圈发现,家里的确还有不少被“闲置”的小家电:有的是一年才用到1、2次,比如说电烤箱、空气炸锅、绞肉机;有的甚至是两三年都用不到一次,比如酸奶机、豆芽机,买回来用了1、2次就再也不用了。
同样很多消费者,将家中的小家电,按照使用的频率,进行空间的划分。给电饭煲、微波炉、电水壶等留下固定的位置,而其它的小家电则基本上采取“收纳”状态,只有使用时才会取出。由此进入用户家中调研的家电企业,应该从中可以洞察消费习惯和意识的快速变化。
壹
不少用户,罗列了自家被闲置的小家电产品:从面包机、面条机、榨油机、豆芽机、酸奶机、豆腐机,到绞肉机、磨粉机、煮蛋器、榨汁机、豆浆机,甚至还有电磁炉、电烤箱、空气炸锅等等,这一系列品类的出现,大大超出家电圈的预期。
没想到,这些年来,随着中国家庭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带来小家电品类的丰富和充裕后,却有很多小家电在家庭生活中却陷入“有名无实”的空置期。虽然用户一开始有需求,但是由于功能过于单一,以及操作使用过程中的诸多不变,最终被“遗忘”。
虽然,这种情况对于不少小家电企业来说是好事情:生意做完了,赚早就赚回来了,赚一票就撤退了。但是,这对于行业和用户来说,却是个十足的坏消息:随着用户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挑剔,今后显然不能随便拿个东西,就能忽悠消费者的口袋和钱包了。所以,靠家电新产品刺激市场和用户的难度,未来是越来越大了。
贰
同样,家电圈还进一步发现,不少家庭用户对于小家电的认知,不是按照传统的使用场景分类,比如厨电小家电、生活小家电、卫浴小家电;而是按照使用的频率划分:比如,每天都在用的,像电饭煲、微波炉、电水壶;每周都会用的,如吸尘器;还有每月偶尔用用的,比如榨汁机、电烤箱等。
透过用户使用的频率,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对于所有企业和商家来说,将家电将耐用消费器变成快速消费品的前提,一定是产品的使用频率和生活刚需。比如,在中国家庭中,电饭煲的更换频率一定是最快的。一是使用频率居高不下,二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类似的情况,还有大家电的洗衣机和电冰箱,但空调虽然使用频率低,却是家家不可少的必需品。
通过研究用户的使用频率,家电企业就能从中发现新的商机:有的家电品类虽然早已是红海,由于消费更新频率快,所以只要产品和品类有优势,任何时候进去都不晚。比如电饭煲,有了美的、苏泊尔,九阳、海尔这几年也在频频发力,就连日本松下等,也看到了商机。有的家电品类虽然还是蓝海市场,但是由于使用频率低,比如说豆浆机、电烤箱、榨汁机等,参与竞争的企业相对就少。
叁
无论是关于第一个“家里有多少闲置”的小家电;还是第二个“你怎么将家中的小家电分类”,其实都从侧面引发出几个值得家电人深思的问题:一是,为什么家中会存在大量被闲置的小家电;二是,为什么消费者不像企业那样,按照功能定义小家电;三是,为什么企业总是很自我,但是消费者似乎更固执,究竟谁应该向谁让步,又如何快速让步?
在大量小家电进入家庭却被闲置甚至遗忘的背后,家电圈认为:一方面,是部分小家电的产品功能定义不精准、不清晰,虽然当初用户因为一时的新鲜感,满足了不少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却无法真正形成对用户生活习惯的长期培养和引导。
另一方面则是,很多小家电近年来的产品创新和功能定位,过度追求细分,却忽视了中国家庭厨房的空间相对有限。很多大家电、厨电都在积极追求功能的复合化和集成化。小家电这样过度追求产品的细分化,显然是与大趋势背道而驰。
对于所有企业来说,无论是经营大家电,还是小家电,或是厨电,以及家电新品类,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都不能简单地以价格为导向,以低价为噱头抢眼球,而是真正立足用户,按照用户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以及生活场景和空间,进行一系列差异化定位和落地。
抢夺用户的眼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有攻占用户心房、占据用户心智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去完善和提升。所以,当前摆在所有家电企业面前的挑战和问题很多:不只是外部市场的下跌,还有自身能力和体系的补短板!
责任编辑:Rex_08